数据库系统概述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综上所述,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新阶段。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机器上实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或支持某种数据模型的。

两类数据模型

把现实世界抽象为某种数据模型,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再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可用实体-联系方法 (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来表示。该方法用 E-R 图 (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 方法也称为 E-R 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其中一个基本要求是,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关系模型把存取路径向用户隐蔽起来,用户只要指出“干什么”或“找什么”,不必详细说明“怎么干”或“怎么找”,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提高了用户生产率。

关系模型的缺点有,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查询效率往往不如格式化数据模型。为了提高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因此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模型的概念

在数据模型中有“型” (type) 和“值” (value) 的概念。模式 (schema)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仅涉及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instance)。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的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由于数据的存取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软件

人员